擴散預報

回首頁 更新時間:2023-09-27

日本於2023年8月24日進行福島氚廢水排放作業,核安會與氣象署合作建置之放射性物質海洋擴散模擬作業系統亦同步進行模擬,每日產出未來7天之海洋含氚廢水的擴散濃度分布及海域與漁場的衝擊預警,提供各相關單位及民眾進行應變措施參考。

查看七天預報分析

而在日本正式開始排放前,亦利用2011~2020年的歷史海流資料(美國HYCOM資料),以此套系統進行福島10年歷史海洋擴散情境模擬(排放口之初始濃度以年排放量22兆貝克之標準設計),大致掌握日本福島排放含氚廢水可能的影響,包括含氚廢水的擴散時程與濃度大小等,如欲瞭解更多歷史海洋擴散情境模擬的細節可點選以下連結。

查看歷史擴散分析

每日預報說明

更新時間:2023-08-23

每日預報是利用氣象署作業化之海流模式(CWB-OCM)提供的西北太平洋三維海流預報資訊,進行福島地區含氚廢水的持續排放海洋擴散預報作業,每日產出未來七天每小時之氚水網格會活度濃度及海域與漁場的衝擊預警資訊。由於實際排放濃度無法事先得知,故預報時的排放濃度設定是以年排放量不得超過22兆貝克之標準而設計(排放口的排放濃度設定為118.17貝克/公升),但當日方提供其量測的實際排放口排放濃度時,立即重新進行海流擴散預報作業,令氚水之濃度分布時時保持在最佳化的預測結果。

擴散預警為提供親民易懂且具象的訊息,在此資訊平台將海洋含氚廢水活度濃度預警區域分為5區,主要關注日本福島地區的海洋主流區域與我國重要海域之含氚廢水濃度變化,及可能影響台灣之海流傳輸路徑之含氚廢水濃度變化。首頁,呈現各區域在7日預報中之空間最大值對應之顯示燈號,燈號分為綠燈、淺綠燈、紅燈三種,其分類依據與海水監測一致,綠燈代表安全,淺綠燈代表安全但需加強監測,紅燈則是需評估並在必要時加以干預。點擊各區域後,可顯示各區域之每日活度濃度空間分布之變化,並呈現各區域每日之最大值與對應燈號。另外,於互動地圖中採用GIS電子地圖呈現每日更新之7日逐時預報活度濃度之網格資料,並保存過去每一日之分析場,供查詢自排放開始之海洋含氚廢水活度濃度分布變化趨勢。

擴散預報小知識

更新時間:2023-09-27

北赤道流:為在約北緯 5~10 度的區域,向西流動,具較強流速的海流 。

黑潮:(Kuroshio Current) 為北赤道流至菲律賓東部 沿著菲律賓東部向北部傳輸,流經呂宋海峽、台灣東岸及東海陸棚,達日本東南岸的海流。

親潮(Oyashio Current) : 又稱千島群島洋流,是一股自千島群島的西方向西南方流下,達到日本東岸的寒流

黑潮延伸流(Kuroshio Extension) : 為黑潮在日本東南岸(約北緯35度、東經140度) 與從北方千島群島流下的親潮(Oyashio Current)匯合,離開日本東部海岸,向東流動的海流。日本福島排放的含氚廢水主要透過黑潮延伸流向東流動。

中尺度渦流(Mesoscale Eddy) : 黑潮在進入臺灣東部後,在宜蘭外海受宜蘭海脊(I-Lan ridge)地形變化的影響,在海脊南方會形成中尺度渦流。依照歷史擴散分析結果,日本福島排放的含氚廢水小部分會隨中尺度渦流向南抵達台灣,最快在排放後1~2年會到達臺灣海域,就是受到中尺度渦流的影響。

  • 本平台由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與核能安全委員會合作製作與維護
  • 聯絡電話:(03)471-1400#7965
  • 意見信箱:mhlin@nari.org.tw
  • 瀏覽器版本:建議使用 Google Chrome 87、Firefox 84、Microsoft Edge 87 以上